1、拍攝設備準備一般來說,2臺單反會滿足會議需求,一臺為會議主舞臺、主要人物的發言拍照,一臺為與會人員、會議花絮拍照。但也要根據主辦方要求,當然學術性極強,國家級會議的攝影需求更高。從實際會議攝影經驗來講,其實一臺單反可以足以滿足中小型會議攝影需求。因為會議現場,除了關鍵環節推特寫拍攝、高速連拍以外,空余時間可以調整拍攝角度與拍攝內容。準備獨腳架,會議拍攝地點的光線一般都比較暗,使用長焦鏡頭快門速度會更低,為避免“手抖”可以給相機接獨腳架,增加拍攝的穩定性,同時避免使用三腳架。使用輸出亮度大的閃光燈,保證人物充足的曝光,同時注意閃光燈輸出焦距。大容量高速CF卡,適合連拍時的快速響應。2、畫面構圖會議拍攝之前,需提前到達會場。根據會議場地、布景、燈光,試拍空鏡頭,確認取景角度、試拍調參。調節相機參數的目的,是在考慮背景過亮或過暗的情況下,確保曝光的準確性。畫面布局的主畫面取中央對稱構圖結構,突出主體對象,也需要棋盤式多點構圖帶來獨特的韻味,同時兼顧活動拍攝場地,運用建筑拍攝中的立體構圖。
3、會議主旨、目的根據會議主旨,突出呈現主要人物的講話內容,拍攝需要兼顧人物的近景、中景(半身照)、全景(帶活動主旨的背景墻)。近景拍攝使用大光圈突出人物神態動作等;半身照多用F5.6左右的光圈;全景使用F8以上的小光圈,但同時注意適當提高相機的感光度,全幅機建議ISO在1600以下為宜,ASP-C畫幅機建議ISO在800以下。其他時間,可根據會議現場情況,拍攝與會議相關的花絮,注重走位與構圖,以達到最好會議拍攝效果。
4、會議主要人物會議過程中,除拍攝全景圖、合照以外,最重要的當屬重要人物拍攝——會議主講嘉賓、與會的重量級人物等。所以在拍攝前一定要搞清楚誰是誰的問題。重要的會議一般都會有名牌,但在落座之前,不要因為自己的紕漏,錯把領導當觀眾。之前因為峰會論壇的時候互換名片,沒有意識到對方的身份,弄得很尷尬。所以,重要會議一定要搞清楚主要嘉賓是誰。
5、高速連拍的必要性現在會議形式多種多樣——峰會論壇、非正式會議。會議進行之時,除行業內最具威望的主嘉賓或領導人發言之外,會有行業頒獎、表彰,或合作文件簽署的儀式。這樣的時刻,一般不會像主嘉賓發言具有較長時間定點拍攝,而是轉瞬即逝、具有不可逆性。所以,單反需采用高速連拍的方式,以便后期挑出符合主辦方要求的照片。
6、長焦鏡頭、閃光燈的必要性在拍攝人物特寫時,國家級、學術性極強,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活動拍攝中,需采用長焦鏡頭,避免近身拍攝時,打擾會議進程;一般級別的會議攝影,只需將相機調整為P檔或A檔,多點對焦、快速連拍即可,因為現場燈光變化大、機動性又太強,所以不能像專業攝影攝像一樣,調整好燈光、人物場景、相機參數再進行拍攝,而是要根據會議現場情況,快速構圖、快速按下快門;如果會議現場的室內燈光不足,可以利用閃光燈加強被拍攝主體與拍攝環境的曝光。
使用閃光燈拍攝時,需要在在不同的焦段進行手動調節,記住一個大致的閃光輸出強度,避免自動閃光誤判導致畫面過暗或者畫面過曝(例如佳能的E-TTL有時候就是個坑)。7、全景圖與合照會議拍攝中,全景圖與集體合照是必不可少的。全景圖體現會議場景與主旨,集體合照是與會人員共同參加會議的見證。全景圖可根據會議場地,適當采用廣角鏡頭,展現出會議場景的恢弘大氣;合照的拍攝,則不能使用廣角鏡頭以免畫面變形。拍攝合照時,需要在比較寬敞的場地,獲得較大的景深,使用小光圈和較慢的快門速度,但快門速度不能低于1/8s。為了防止較慢快門速度出現“手震”,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固定照相機。
使用三腳架拍攝的過程中,在手指按下快門的一瞬間,還是會存在動抖的狀況,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,最好使用快門線或者無線快門,可以更好的把握拍攝瞬間;如果沒有此類工具,選擇最短時間的自拍模式進行拍攝,可同樣避免相機出現抖動的情況。結語:看了下其他人的回復,補充了一些會議拍攝場景的注意事項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